|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08-05-31 |
信息来源:互联网 |
|
转型背后的“钱途”
广东某市号码百事通的业务代理刘勇有1个小灵通、2个手机,24小时开机。忙时,电话5分钟响一次。他每天对不同的老板说着同样的话:“那么先进的生产线没人知道,真是可惜了”;“花点小钱,在‘114号百’做广告,说不定会有另一番天地”;“投Baidu不合算,点击一次就得3毛钱;电视和报纸的广告费更是天价……”
“现在是商业社会,哪有免费的午餐呢?”刘勇说。今年,部门要完成三千多万的业务量。偶尔刘勇会为上司下达的指标头疼,但他很快开导自己,“起步阶段会累些”。
中国通信业发展到3G时代,各大固话电信商赖以生存的原始产业一路蜗行。2005年,中国电信固话收入首次减少,一场“自主革命”就此拉开序幕。
在各地巡回的座谈会上,当过海军代理轮机长的中国电信CEO王晓初一次次扬起左手表示:“中国电信要完成从传统基础运营商到综合信息提供商的转型。”
这项变“拉电线”为“做服务”的重大决策,成为中国电信商业生涯的拐点。话费、广告服务费的双向收入模式,挖掘出114的无尽“钱途”。据诺盛电信咨询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号码百事通用户端的收入只占5%,另外95%来自企业客户端。同期,中国电信实现了134.8亿元的盈利,其中增值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五成多。
尽管中国移动在2005年底也推出类似的“移动万事通”,试图与114叫板,但收效甚微。114这个三位数的特服号码,以无可比拟的亲和力成为市场上最大的卖点。中国电信的另一个114??宽带接入中的114搜索引擎推出半年后,全国日均搜索量突破4000万,与百度、Google一起成为国内搜索市场前三名。
同时,114搜索引擎跃居网络“十大流氓软件”之首。“博客中国”的创始人方兴东在其博客被114“劫持”后得知:很多省市的电信公司为了提升增值服务、增大网页流量,设置了一个“灰名单”??按照动态抽样的方式,把用户浏览比较多的网页跳转到电信相关的业务页面。几乎所有大型网站都有幸被“抽中”。
“本来公信力就有限,这样就更弱了。”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说。但在商业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一切似乎没有退路。阚凯力称,国外的查号台1980年代就开始了类似的商业活动,现在,还没找到一个成熟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取代这种模式。
电信业垄断的又一个延伸?
“优先绝对不应该,这笔收费也不符合价格法。”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经济法的教授吴宏伟认为,114“自主创新”的行为,是自然垄断和国家垄断的产物。
2001年11月,中国电信拆分为南方21省份的中国电信和北方10省份的中国网通,查号台也由此划江而治。在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内的电信“5+1”格局下,非主导的电信企业也另起炉灶,设置了自己的查号台。比如在黑龙江大庆,由于电信、网通、铁通、石油和石化五大固话运营商并存,该地的固话查号台超过了14个。
114的定位从此尴尬。悠久的历史赋予它“一统天下”的查号使命;而硝烟弥漫的市场上,它又担当着主导运营商的武器,频频抵抗外来进攻。在114,一些明明对外公开的单位电话,被称为“号码保密”,或“查无此号”,隶属铁通的火车站电话也未能逃过此劫。
2004年5月,国家信息产业部下文确定:114为全国统一查号电话,由各大电信企业共享。现阶段,采取114的执掌者为其他运营商代理查号的形式。
但四川某地电信负责人称,铁通和网通都不情愿交出号码资源,担心它们成了“后娘养的孩子”。另一方面,114也不肯为对手构筑查号平台,拱手出让日渐萎缩的固话市场。所以,直到2007年4月,在网通掌管114的辽宁锦州,电信的一切号码都没有登记。
各大电信企业在信产部的协调下,数次协商此事,但无结果。一位专家称,“114原来的定位是免费公益,搞‘一号通’;现在涉及到多方利益,是不是该几家企业一起搞,这是个问题。”
事实上,在查号中引入竞争并未给居民带来方便。比如2002年,英国电信管制机构决定取消统一查号台192,并将号码查询业务的接入号改为160×××,八十多个电信公司分配到了这个权力。竞争的结果是,你想拨打查号台,还得先找到号码黄页。
“在这些垄断的行业里,国家作为所有权和政权执掌者,关键在于如何来管理,如何来改善经营服务。”吴宏伟说,“如果能设立一个全国人民都信任的公益114,这是政府最好的节约资源的方法。”
[1] [2] |
|
|
|
|
|
热门资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