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解决商业模式问题,物联网很难得到实际的推广与应用。
天色晦暗,烟雨蒙蒙,被笼罩在阴霾中的上海世博会园区却热闹非凡,喧嚣依旧。
7月2日上午,在上海世博会园区的7号门外排队一个多小时之后,记者手持花了160元购买的“平日普通票”进入园区,顿时被卷入到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在下午两点多的时候,记者在园区越江公交线巴士上正在观看东方明珠(600832,股吧)移动电视发布的世博会实时动态信息,主持人播送道:“今日世博会入园人数已达43.9万人。”
连绵阴雨丝毫没有影响到各地游客参观上海世博会的热情。广泛分布在上海世博会5.28平方公里园区内的游客,之所以能够被随时统计到入园总数,玄妙在于参观者随身携带的门票上。
内嵌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上海世博会门票,以无线方式与遍布园区的传感器交换信息,使得园区管理者随时都能够获悉当日入园总人数以及游客在园区的分布情况。这正是方兴未艾的物联网技术在现实中的一次大规模应用。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用户端延伸、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概念提出得很早,从去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才真正得到大力推动。被誉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物联网产业,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多个城市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物联网产业聚集区,涉及RFID、传感器、芯片、智能卡等领域的不少企业纷纷抢滩资本市场融资。不过,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基础平台、标准制定、发展规划等方面,政府和相关企业都准备好了吗?中国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是否还面临着严峻的产业瓶颈?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并无先例可循,通过物联网撬动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愿景,是否仅为难圆的美梦?
带着上述问题,《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了物联网产业链的相关企业老总,包括海尔集团公司执行副总裁喻子达、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000418.SZ,下称小天鹅)总经理柴新建、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8235.HK)总裁李峻、江苏软件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下称江苏软件园)总经理陈俊、深圳市远望谷(002161,股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002161.SZ,下称远望谷)董事长兼总经理徐玉锁、广东德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德生)董事长虢晓彬。
缺乏商业模式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物联网为中国制造产业的技术升级带来了哪些机会?有什么重要的战略意义?贵公司是什么时候开始对物联网技术和产业进行研究的?
喻子达:制造行业每过15年就有一次大型升级。从1965年的大型计算机到1980年的个人计算机,再到1995年的互联网,从1995年到今年正好又是15年,从现在开始应该是物联网的时代。对于中国制造产业来说,物联网是一次很大的机遇。互联网解决的是“人与人”的沟通,物联网解决的是“物与物”的沟通。物联网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把只要是实体的东西都能够感知出来,将信息流和物质流结合在一起。从1998年开始,海尔集团开始研究U-home,其实也就是物联网。
柴新建:每一次技术更迭,也意味着一次市场格局的更迭,掌握新技术的企业会成为新的领导者。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企业在规模、成本等方面占据一定优势,但是在前沿技术上还无法处于主导地位,而物联网所带来的技术革新给中国制造企业创造了一个机会,把握好这一契机,就完全有可能在技术上领先于国际竞争对手。早在2002年,小天鹅就致力于物联网洗衣机产业化应用和相关标准的制定。小天鹅正在与国家电网合作开展基于未来国家坚强智能电网的智能家电产品开发,这些产品侧重于与电网的智能对接技术、基于智能电网的节能技术等方面。
陈俊: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江苏软件园吉山基地一直在研究物联网产业的相关技术及宏观政策,在软件园内规划了物联网产业研发基地,希望物联网产业内的企业能到这里来建立研发中心,集聚物联网产业。
徐玉锁:物联网概念明确规划了RFID和相关传感技术的未来应用和发展方向。远望谷从1993年就致力于RFID技术的产业和应用研究,并将RFID技术推广到烟草、图书、畜牧业、智能交通、物流等领域。
虢晓彬:物联网颠覆了人类之前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截然分开的传统思维,使得政府管理、生产制造、社会管理以及人们的个人生活全面实现互联互通。这给中国制造产业的技术升级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它给产品更新、技术研发、管理模式、经营方式、服务方式、物流方式等各个方面带来变革和机会。在交通领域,德生早在2002年就开始大力研究RFID技术,从2002年开始实施了全国最大的电子标签项目——全国大学生火车票购票证项目。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您认为,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做哪些发展规划和布局?能为企业提供什么便利条件?
喻子达:一个企业不可能做起来物联网,要依靠全产业链。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站在国家层面来研究,在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医疗、工业自动控制等方面做统一规划布局。
柴新建:对于政府而言,更多的是需要从政策和服务上来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项目支持,同时推进配套产业建设、应用环境建设等。
李峻:物联网产业需要中央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予以大力支持,对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定位、方向、方式等进行更为明确的规划和指导。此外,物联网是典型的应用先导型产业,加大示范应用的规划和建设,将有效地推动产品、标准、技术、工程和服务的发展,提升国内企业的发展水平,在国际产业竞争中占领有利地位。物联网产业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在产业化用地审批及房租减免、产业配套支撑、信贷资金支撑、缴税政策优惠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
陈俊:首先,应加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物联网技术方面的投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里要加强物联网的重大专项、优先主题、前沿技术三个层面的内容,指导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其次,政府应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开展物联网基础标准体系、关键技术、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以应用为牵引的特色发展路线,在技术、标准、产业及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接近国际水平,使我国在该领域占领价值链高端成为可能。最后,政府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避免知识产权问题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