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新技术的网络在完成初期的大规模建设后,都是需要将重点转入网络质量提升阶段,目的是提升用户感受,吸引和发展用户。对于中国移动来说,经过前四期的网络建设,目前TD网络的优化重点在于提升加强覆盖,提升用户感知。
有针对性提升用户感知
然而,用户感知涉及的因素很多,提升用户感知并非易事。爱立信专家表示,表面看是一个问题,其实背后引起感受不好的原因很多,如覆盖问题,2/3G互操作问题,网络容量问题,用户获得稳定速率的问题,网络时延的问题,多频段互操作的问题,终端与网络兼容性的问题,产品更新换代,新技术发展快需要时间沉淀和消化的问题等。爱立信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要甄别和定位各地网络中看似同一问题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的,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同时,加大在网络运维和优化的投入力度。
解决T网倒流是当务之急
目前,TD网络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网络覆盖和业务倒流GSM网络。大唐移动专家表示,首先,TD网络覆盖仍然存在弱覆盖区域,连续覆盖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包括城区深度覆盖、室内外交界区域覆盖和高速场景连续覆盖存在覆盖不足的问题。其次,TD网络业务倒流造成的2/3G网络业务承载不均衡的问题日益凸显,需要提升TD网络码资源利用率,增强TD网络的业务吸收能力。
其实,中国移动已经于2010年重点解决T网络利用率低,大量用户驻留G网的问题。通过降低T网的门槛,根据中国移动的统计,很多地区的T网占用率已经明显提升,有的甚至由优化前的20%提升至60%。GT分流问题已经初步取得成效。然而,要想真正缓解G网压力,还需要发展更多的3G用户。
成本不容忽视
降低网络成本,节省投资是运营商长期以来的要求。在提升用户感知的同时,中国移动也不忘尽可能的控制网络成本。华为在TD四期中推出的宽频RRU正式凭借较低的成本,获得了很高的商务标得分,从而占得了优势。据悉,在TD五期中,宽频RRU被大部分厂商所青睐。然而,宽频RRU相比窄频RRU也存在先天的不足。
本期通信产业报邀请来自华为、爱立信、大唐移动的专家对“GT分流”和“宽频RRU”这两个目前TD领域的重点问题进行探讨。
热点技术1 GT分流
实现GT分流需要软硬兼施
GSM一直是中国移动庞大用户群的强大支撑和保障网络,承载着国内、国际漫游用户尤其是最重要的话音业务,是中国移动的生存之本,持续保持GSM网络的稳定发展和竞争力是移动的核心任务。
而随着TD入网用户的快速增加,TD网业务也迅速增长。通过对现网数据进行分析,GSM网络上的数据业务量呈剧增趋势,由此看出TD网络并没有明显起到分流移动网络业务量的作用,这对于发挥TD-S网络的容量、质量优势,保证GSM网主流话音业务质量的要求提出了挑战,如何均衡业务承载,优势互补成为目前网络发展中急需解决的课题。
爱立信专家表示,分流GT业务,主要是从两网定位的角度出发,如GSM主要是支持语音业务,低速小流量数据业务,TD-S主要支持中高速海量数据业务;在目前的网络建设情况下,在数据业务方面,GSM是TD-S网络的支持和补充。
实现“GT业务分流”的关键在于提升TD网络的覆盖并降低驻留TD网络的门槛——使终端用户尽可能驻留在TD网上,并通过TD网络的资源发起业务。对此,华为专家表示可以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解决网络的覆盖问题。
“硬覆盖”是指通过增加TD站点来减少TD盲区及弱覆盖区;而“软覆盖”则是指通过系统参数优化实现TD小区覆盖扩张并降低终端驻留TD的门槛。实现GT分流需要软硬覆盖互补联动,缺一不可。
然而,软覆盖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覆盖、支持分流,实现起来却有风险——如果参数调整不当,不仅达不到“分流”的目的,还很有可能引发“弱场起呼失败”、“干扰抬升”、“掉话”、或者“TD流量回灌”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网络KPI下降和用户体验变差。
为此,华为在强化实施GSM/TD“共站补盲”的基础上,提出“覆盖提升+网络优化”的GT分流解决方案:即在通过“软覆盖”实施GT成功分流后,立刻进行网络KPI和业务体验的优化,确保分流的同时用户感知稳中有升。
T网业务倒流G网所导致的网络承载的不均衡问题也是中国移动目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唐移动专家表示,需要对TD网络进行优化,完善网络覆盖和系统间互操作性能,这主要包括系统间重选参数优化、PCCPCH功率的提升。
重选参数的优化,即降低T网异系统测量门限,调高判决门限,增加终端在T网驻留时长,减少终端系统间重选次数,对频繁重选进行抑制,吸引用户驻留TD网络,减少T网向G网的切换。
PCCPCH功率提升,考虑到目前终端上行发射功率还有裕量以及链路预算参考12.2K业务,通过适量的提高PCCPCH的发射功率,提升网络的覆盖,充分利用终端上行发射功率的裕量,使网络中弱覆盖区域的终端尽量留在T网中,降低了终端从TD到GSM的切换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