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一部手机的时代渐行渐近,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增添了不少色彩。但是,日益肆行的手机窃听现象正让公众对这幅美好的愿景多了几分担忧。有专业人士提醒,目前每年被窃取隐私的手机用户超过千万,而该产业规模上亿甚至10亿。随手机窃密事件遭曝光,手机用户人人自危而开始理性思考。
用户遭遇
手机“窃听风云”
近来,关于“手机窃听”的新闻满天飞。前不久,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报纸因窃听公民语音信箱而倒闭。随后,有报道称热门手机iPhone存在窃听程序……一部现实生活版“窃听风云”不断上演,让普通用户也面临个人隐私泄露风险。据360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安全报告》显示,今年1至6月,国内有1324万用户感染手机木马,而不法分子的主要目标就是恶意扣费和窃取用户隐私。另据网秦“云安全”数据分析中心统计,2011年第二季度查杀到Android手机恶意软件及其变种达到了2386款(其中恶意软件1214款)。其中超过43.5%的恶意软件存在隐私窃取行为。
暴利驱动
形成地下产业链
一直以来,各大媒体有关手机窃密的报道不曾间断。2009年,国家相关部门就开始严厉禁止此类软件出售。但是,手机窃听市场仍在运行,骗局仍在继续,一组数据道出“作案动机”。来自360手机安全中心的数据显示,去年出现的手机木马/恶意软件数量超过4400款,每1000万用户就有260万人中过招,感染人数超过800万,黑色产业链达到10亿元规模。
据了解,目前窃取手机隐私的牟利方式已大体形成。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就是售卖卧底软件,有的窃听软件一个月的使用费为800元左右,如要继续使用则要续费。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个窃听软件的价格依操作系统不同,从1500元到1800元不等,苹果手机的窃听软件每个4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