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将对华为周边22平方公里区域进行高标准规划改造,一揽子解决医院、学校、文体中心、购物、酒店、金融等生活配套问题,将华为科技城打造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城市服务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复合型城区。这里也将成为产业园区最高形态——科技新市镇阶段,即产业园区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入,形成研发主导的大型综合社区,有办公、商业、居住、教育、休闲场所,住宅大规模供应,办公商业增加,产业群形成,大量人群聚集,商业、教育、医疗等服务提升。入园企业为大型综合型的跨国企业。
日前,坂田街道与佳兆业集团和长江(中国投资)企业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华为科技城城市更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华为科技城的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协议约定,这两家地产商将在3年内完成华为周边核心地区的改造。
龙岗区2010年初的区委全会提出建设华为科技城,详细的规划研究方案也将在近期出台,华为科技城将会建成什么样,为什么要建华为科技城,这一概念已经成为深圳最热的话题之一。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进坂田,探营规划设计单位,进行了采访调查。
华为带来的特殊城区
在今年年初的龙岗区委全会上,龙岗第一次提出了建设“华为科技城”的概念——“对华为周边22平方公里区域进行高标准规划改造,一揽子解决医院、学校、文体中心、购物、酒店、金融等生活配套问题,将华为科技城打造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城市服务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复合型城区。”
这22平方公里的区域以梅观高速、机荷高速、清平高速、布龙路围合而成。华为坂田基地位于这一区域西侧的中部。
1995年,华为在坂田村购买了1.5平方公里土地,开始建设华为坂田基地。
在华为到来之前,坂田村的这一片区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十几年过去,华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业。这一基地也成为华为的总部,给深圳带来了每年上百亿元人民币的纳税。
在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华为进驻的十几年,给坂田带来了一个特殊的城区形态。华为坂田基地累计投入将近100亿元,先后建成了生产中心、华电科研楼、百草园宿舍、IT中心、培训中心、中研中心、中试中心和行政中心等。从2000年起,华为总部的各个部门先后分批搬进坂田基地。
“华为基地的建造标准,不仅国内的很多公司无法企及,就连参观过西方电信巨头摩托罗拉、爱立信、朗讯、北方电信总部的外商也对位于深圳坂田的华为总部赞不绝口。”华为的员工说起自己的总部,言语间充满了自豪。但是,谈到所在的坂田片区,又有一种无奈,“好像两个不同维度的城区生生地拼接在了一起,现代化被农村包围了。”一位华为的技术人员这样描述他对这一反差的感受。
高新产业园区的第四阶段
这一巨大反差的背后,是这一特殊城区十几年发展后诉求与现状的矛盾——
产业发展空间有限、道路交通路网不全、公共配套设施落后、居住设施无法满足企业需要、城市环境品质低。
建设华为科技城,就是要满足这五大诉求,让华为等高新技术企业得到更多的发展速度与空间。
龙岗区把规划研究的任务交给了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公司总规划师张曙告诉记者,分析对比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经验,园区的发展会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业园演变,第二阶段是以生产为主导,第三阶段是研发为主和周边形成邻里式的关系,第四阶段是新市镇阶段,也是产业园区的最高形态。即产业园区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入,形成研发主导的大型综合社区,有办公、商业、居住、教育、休闲场所,住宅大规模供应,办公商业增加,产业群形成,大量人群聚集,商业、教育、医疗等服务提升。入园企业为大型综合型的跨国企业。“华为公司所在的片区正向第四个阶段发展,园区向多功能、复合型的城区转变,生产环境基本从这里剥离,主要承担生产性办公。即使政府不建华为科技城,好多事情华为自己也要干,因为它已经发展到了这一阶段。但那样就加大了企业的负担,而且有好多问题单靠企业解决不了。”
目前,规划研究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张曙表示,规划研究中的华为科技城产业的空间布局将完善以华为、新天下、康冠为主的通信与计算机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计算机与通信产业,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环境,使之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IT产业园区。
规划细节目前还没有公布,但龙岗区委书记蒋尊玉和区长张备表示:“新市镇— 华为科技城城市更新建设项目,要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先进地区和城市先进规划经验的基础上,以超前的意识进行规划,规划的起点和档次要高。”
与以往的城市更新项目不同,龙岗区这次强调了“政府主导”的方式,主导的主要事项有进行土地和建筑物的清查,尤其是对城中村和旧工业区产权的确认,对各种权属状况制定相应的城市更新实施办法;编制城市更新规划统筹安排城市更新工作,有重点、有层次地安排各项目的实施时序;研究确定工业区升级改造、政策保障性住房配置的适用政策;建立专项资金保障非经营性的公共设施、道路、市政基础设施的征地、拆迁、安置和建设;成立专职机构,具体负责片区内的规划实施。
城市发展的华为故事
华为公司是原坂田村引进的第一个高科技公司。坂田实业集团原董事长刘日兴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正值坂田村大发展时期,村委适时提出引进高科技项目,推动集体经济上台阶。
1994年的一天,华为公司老总任正非找到刘日兴,表示有意在坂田投资建厂。一见面任正非就向刘日兴要150万平方米土地。
刘日兴问对方搞什么项目,对方说要生产程控电话交换机。当时刘日兴对这个项目并不懂,为打消他的疑虑,任正非邀请坂田村干部到厂里参观。这是刘日兴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高科技,当即表示欢迎华为进驻坂田。
1995年,华为公司正式在坂田建厂。原来坂田村民的三个种养场、四个果园,摇身一变,成了如今一座现代化的高科技厂区。随后,新天下、康冠、航嘉驰源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坂田,当时布吉镇共有10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有8家在坂田。坂田辖区2.7平方公里的坂雪岗片区被市政府划定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季花城和万科城是坂田辖区两座有名的大型花园式商住小区。据万科城中原地产中介工作人员介绍,这两个小区租客近半数是华为员工。虽然这里的租价比其他小区要高,但房源还是很抢手。
“坂田是龙岗区名副其实的粮仓。”坂田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曾子伦透露一组数字:2009年,坂田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94.82亿元,实现税收137.26亿元,其中最大贡献者就是华为公司。据统计,早在2008年,华为公司工业总产值已突破1100亿元,是龙岗首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企业。华为进驻坂田,大大带动了整个坂田经济发展,推动了坂田区域繁荣,也给坂田群众带来了实惠。
手记
打造科技新市镇
已经具备条件
深圳与华为,是相映生辉的两个名字。华为科技城,或许会成为又一个和深圳相映生辉的名字。
在期待的同时,也有人提出了疑问:投资给华为建一座城值不值?
虽然名字是华为科技城,但不是给华为建一座城,而是给龙岗、给深圳打造未来高端发展的巨大引擎。记者采访调查中看到的,由于华为的发展,这一片区已经形成了与周边强烈反差的城市区域,已经处在向科技新市镇转变的临界点上,产业形态、人员结构、园区基础都有已经有非常好的基础,可以说,打造科技新市镇已经具备条件。能拥有这样的资源基础,在中国、在全球都不多见。科技新市镇,是一种高端形态的生产与生活的融合,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和发展历程,就是投再多的钱,恐怕也造不出来。
打造华为科技城将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土地资源的整备、拆迁、交通的规划,区域间的接驳,公共配套的安排等。
现在应该思考的,是这个资源怎么用,怎么用好用足的问题,是华为科技城怎么建,中间遇到的难题怎么解决,怎么样整合资源、创新政策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