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需要传输视频和音频内容,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更大的吞吐量,目前使用的无线轴辐式(hub-and-spoke)网络架构已经跟不上发展趋势。用户所需的无线LAN (WLAN)解决方案应当在网络边缘具有更高的智能,其可以在不增加成本,不降低服务安全和质量的情况下,对信息流进行优化。
新一代无线基础设施将穿在身上?
Wi-Fi Direct无需热点可实现P2P无线传输
轴辐式网络架构通过无线控制器路由信息,增强信息安全。但是随着吞吐量需求的增长,控制器正成为吞吐量和安全性的瓶颈。试图通过传统WLAN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一瓶颈最终会成为一个两选一的选择:要么花重金添置额外的无线控制器和有线交换机,要么降低服务质量(QoS)和用户体验。
用户需要的是一种鱼与熊掌兼得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在不打任何折扣的情况下,可帮助用户充分利用现有对802.11n投资。这种架构可以最大化网络性能和信息流量,在不会降低视频和音频功能的QoS、安全性、移动性或生存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控制总体拥有成本(TCO)在资本和运作上的支出。
要实现这些要求需要一个完全不同的模式:比集中化的轴辐式网络架构相比,新架构可在网络边缘提供更为智能的路由。通过利用智能自适应无线接入点负担原本由控制器自身负担的一些高级智能和功能的方式可构建一个更为智能的边缘。
与将数据流发送给无线控制器然后再接收相比,分布式智能允许利用11n接入点在网络边缘内部路由更多的数据流。其在充分发挥整个WLAN基础设施能力的情况下,增加了沿着最佳路径直接与其它WLAN基础设施通信的能力,甚至可以在提供充分的安全和移动服务的情况下,优先发送最为重要的数据(如VoIP和视频)。
并不是所有的802.11n解决方案都能胜任。在性能上,它们的差异相当大。比如说,接入点如何更好的与控制器进行互动呢?需要多少控制器呢?需要多大的功率呢?系统的生存性如何呢?
适应能力越强、越可靠、越智能的架构越是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新架构可利用分布式智能的优势帮助充分发挥802.11n解决方案的价值,这样一来它们就能够提供更好的体验,进一步控制IT预算。
通过在接入点中植入更多的智能,在宕机的情况下,这些接入点能够作为桥梁降低延迟。由于安全性对于公司来说与网络的汇聚和可获得性同等重要,因此确认任何分布式架构都有充足的应用意识很重要,其可以在不挂断VoIP电话的情况下进行自我修复。同时确认分布式架构拥有与轴辐式架构拥有相同的防火墙功能,以避免影响QoS。这些还可以在宕机期间维持网络服务,确保公司和资产能够继续从持续的本地QoS优先权、授权、安全策略、持续路由和3G回程失效备援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