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有线)董事长陈梦娟女士正式对外宣布:江苏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广电网络整合,率先实现数字电视用户突破1000万户。为此,我们约请了负责县级广电网络整合和分管公司市场、法务的副总经理钱进对这一重大成果作了解读。钱进认为,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江苏有线自2008年7月组建成立以来,推进我省广电网络整合与合作实现了一次历史性跨越,完成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率先在全国实现“一省一网”的发展目标,创造了“江苏模式”,而引领江苏城乡千万家庭从电视“模拟时代”迈入“数字时代”,则实现了又一次的历史性跨越,为全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家庭信息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问:江苏有线数字电视超千万户,互动电视用户超百万户,意义何在?
答:整合全省广电网络,组建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探索广播电视网络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构建全省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新平台作出的重大决定。江苏有线作为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自2008年7月正式运营以来,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深化改革,在谋求发展中创新实践,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整合所带来的体制、规模和人才优势,以全网整合为契机,以数字化整转为基础,以“模拟电视数字化、数字电视互动化、互动电视规模化,标清电视高清化”为目标,全面推进市县网络整合与合作,拓展业务发展领域和空间。2008年底实现全省13个省辖市网络整合后,2009年与全省66个县(市、区)广电网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完成了全省网络整合,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全程全网,打造形成全省“一张网”, 提前实现了国家提出的省级广电网络整合目标,创造了“江苏模式”,走出了沿海发达省份广电网络发展新路子。2010年加快推动县级广电网络深度整合和数字电视整转,全省在2009年已完成13个省辖市和张家港、江阴等10多家县(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基础上,2010年又与49家县级网络正式签订资产或业务合作协议,目前有30多家县(市、区)数字电视整转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仅用两年多的时间,江苏有线用户已从成立之初的用户416.2万户、数字电视用户325.8万户迅速发展到2011年1月31日的网络覆盖用户达1755万户、数字电视用户1000.5万户、互动电视用户108万户、高清电视用户超过12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总数占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总数的十分之一,数字电视用户约占全国数字电视用户(8829万户)总数的11%强,在全国遥遥领先。千万数字电视用户不仅在国内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同样也是一个世界级的大工程,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公司经营业绩也大幅提升,营业收入也从2008年成立之初的11.3亿元迅速增加至2010年底的25.3亿元,增长了124 %;利润从2008年底的2.46亿元增长至2010年底的4.1亿元,增长了67 %。2008、2009两个年度,公司已累计向股东分红5.8亿元,有力支持了各地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广电事业产业的重要成果,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全国同行的关注,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江苏以资本为纽带,用市场规律的办法,协调兼顾了各方利益,全省进行整合,是走在全国前面的,是成功的,解决了长期以来由于广播电视网络块块分割、行政分割问题,在既保证了电视台作为同级党委喉舌的同时,又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并指示在全国推广江苏广电网络整合的经验。两年多来,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全国“文化企业30强”、“江苏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问:为尽快实现国家要求的“一省一网”目标,江苏有线在县级广电网络整合有哪些创新的做法和经验?
答:广电网络整合不仅包括有形的网络资产整合、人员整合、技术整合、财务整合、业务整合、管理整合、文化整合多个方面,又牵涉到无形的统一战略发展方向、统一企业文化、统一运营理念等范畴,这种全方位的整合为做强做大广电网络、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由于我省苏南、苏中、苏北各地网络参差不齐,业务发展不一,网络技术差异大、管理形式多样,利益诉求多样化,县级整合与合作不同于省辖市的整合,情况则更为复杂。江苏有线根据全省县(市、区)广电网络的实际状况,充分考虑苏南、苏中、苏北网络发展的差异;提出了“合作发展、携手共进”的网络整合与业务合作新思路,按照“两整、四转、一联”的创新举措,采取多种模式开展县级广电网络资源整合。
“两整”是网络整合和数字电视整转同时进行;“四转”即技术由模拟向数字转变,运营主体由事业向企业转变,网络传输由单向向双向转变,节目播放由广播式向互动式转变。“一联”是实现全省有线数字电视网互联互通,打造全省广电网络一张网。这种强调网络实际而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同时兼顾了各方利益的做法得到了全省县级(市、区)广电部门的认同和欢迎,也为全国广电网络整合探索出了成功经验。
问:江苏有线通过县级广电网络整合与合作,为县级广电网络发展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答:网络整合不是目的,促进发展才是根本。数字化、双向化是广电网络发展的大趋势,“三网融合”的快速推进又给广电网络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加快发展全省广电网络用户总量三分之二的县级广电网络,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三网融合”,是全省广电系统的共同任务。
各地有线电视网络是在上世纪80年代“四级办广电”的方针指导下,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下,由各级地方政府自筹资金滚动建设发展起来的。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广电网络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广电网络分割、分散运营、标准不一的现状,难以形成规模优势,难以适应科技进步,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消费需求的弊病也逐步显现。江苏有线成立以来,已累计投入30多亿元加快网络平台建设、省市县波分系统建设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全面建成我省省到市、市到县干线网,基础网络支撑能力大大增强;公司的省、市、县(市、区)干线网目前已成为全国广电行业内传输容量最大、安全等级最高、具备电信运营级的省级干线传输网。全省广电干线网络的建设、改造及各县(市、区)广电网络的通力合作,打造覆盖全省的广电宽带综合信息网络,为全省广电网络今后迈向广播电视、数据专网、民生数据管理、政府信息化服务等多元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全省县级数字电视均已采用由江苏有线集成并播发的,全省统一的数字电视信源,通过省公司投资数亿元的省级广电干线网络下传到各地前端,而县级数字电视技术系统已全部按照省公司技术标准统一采用DVB OVER IP技术模式,信号指标得到提高,用户收看质量得到提升,节目数量也从三四十套增加到一百多套,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数字电视给县级广电发展带来活力,整转不但促进了县级广电的网络建设和管理提升,还使得各地网络盈利能力明显增强,自我循环发展能力显著加强。如东两个月完成22万户用户整转,次年运营收入可增长30%以上;宜兴、海安、靖江、泰兴等地整转后,网络年收入迈过亿元大关;丹徒、句容、丰县等地整转时互动电视用户比率均在30%以上。在县级网络整合与合作过程中,江苏有线与县级广电网络进行了反复沟通交流,认真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在技术规划、平台建设、干线传输、人员培训、客户服务等方面给予县级广电网络全方位支持。帮助部分县级广电网制定技术改造、整转工作方案,梳理工作流程;协助建成干线网波分系统,完成了用户终端与平台前端的对接;增加96296客服资源,为县里的数字电视用户提供呼叫和维护服务;指导县级广电网络按照运营主体由事业向企业转变的要求成立公司,建立市场独立运营主体。先后组织了10多次综合培训,涉及网络双向化改造、数字电视原理与系统建设、互动电视原理与系统建设、宽带网络原理与系统建设、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客户服务体系建设、市场营销与策略等方面,培训人员超过两千人次。在日常工作中,主动为各地解决问题,上百次派技术、市场人员至县(市、区)解决县(市、区)数字电视、互动电视技术问题,为各地设计机房、提出网络方案等。通过整合与合作,县级网络在网络建设、市场运营、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盈利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问:江苏有线将全省千万城乡家庭从电视“模拟时代”迈入“数字时代”后,能为百姓提供哪些更新更丰富的业务体验与服务?
答:贴近百姓,服务民生,更好地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服务,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服务,是江苏有线发展的根本宗旨。江苏有线致力于把多样化的服务提供给千家万户,在技术上坚持创新,在业务上不断开拓,努力实现“模拟电视数字化,数字电视互动化,互动电视务规模化,标清电视高清化”,为千家万户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付费电视提供了更加专业化的节目内容;互动电视实现从“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高清电视使得观众的体验感越来越强;“广电宽带”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加廉价的互联网冲浪和体验;三网融合的全媒体电视正在紧张测试,不久将全面上线运营。通过丰富多彩的业务体验和服务,让7600万江苏人民走进数字电视新时代,把广电网络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与信息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做出新的贡献。
互动电视作为将来数字电视发展的方向,江苏有线将不断以更优惠的资费、更丰富的内容、更多样的套餐,让更多人了解互动电视、使用互动电视、喜爱互动电视、享用互动电视,用简单方便的操作让百姓体验到互动电视带来的丰富的信息服务,真正惠及于民。目前江苏有线互动电视平均周更新量450小时,平均每周策划专题10个以上,点播剧院年更新8千余小时,更新图文信息约42万条,视频信息约5000小时,图文专题288个,视频信息专题96个,制作导视频道宣传片192集,观众可以自定收看时间、自主选择节目、自行控制播放。通过与金融、房地产、汽车、旅游、教育、美食、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合作,还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到互动电视平台上来运作,让百姓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和各种增值服务,从电视“数字时代”进一步迈入家庭信息化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