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竞争已造就了深圳消费者“不打折、不优惠、不下手”的“三不”消费习惯。团购的出现,更将打折的理念推到无以加复的地步。不过,千团大战、团购网站间的价格战,团购模式的短板日渐凸显。此背景下,颇具“历史”的手机优惠券有了重新抬头之势。4月15日,深圳一家移动互联网企业发布了手机优惠券平台,试图通过结合了L B S的“点击收费”模式,挖掘手机优惠券的商业价值。
手机优惠券模式待发掘
据大众点评网的数据,去年第三季度,京沪广深等几大城市电子优惠券浏览量突破1738万次,环比增长30.3%,而下载量也高达228万次。其实,人手一部的手机,原本应该是电子优惠券最合适的载体,但长期以来,手机优惠券的发展却一直没有多大的起色。
据了解,约七八年前就有移动运营商与商家合作推出这种业务。到了2010年,与“签到”应用兴起,有深圳企业曾推出过与L B S结合的手机优惠券,可惜直到现在,用户数量仍相当有限。
“手机优惠券存在两大门槛。”深圳互联网应用协会副理事郑裕杰表示,“首先电子优惠券需要验证才能使用,并纳入平台与商家的统计系统。而验证需要一套设备,开发并给商家布置这样的系统是一项巨大的投入。”再次,手机优惠券的优惠力度并不大,使用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短信延时、验证繁琐等,用户体验不佳。
尽管如此,深圳移动通信联合会会长唐瑞金认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3亿,其中不乏大量热爱折扣优惠的年轻群体,如果手机优惠券能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市场价值将是巨大的。”他列举了一份分析数据,“对商家而言,假若每人每月使用电子优惠券3次,就能增加重复购买率50%,增加客户回流率5%。”
手机优惠券按点击收费?
“电子优惠券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平台收费问题。”郑裕杰表示,过去有平台希望帮助商家免费发放手机优惠券,然后通过收取广告费用来盈利,但是电子优惠券本身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效益,而平台收费又是否合理,在设备不完善的背景下,十分模糊不清。
对此,深圳首家手机优惠券平台TTG总裁熊科淼向南都记者介绍,目前T T G采用了类似于百度的“点击收费”模式,手机用户每下载一张手机优惠券,商家就向平台支付0.5元。因为对用户是不收费的,所以为了防止竞争对手恶意下载,同一个手机号码限定每天只能下载两次。
但有业内人士质疑,点击收费的模式存在一个极大缺陷,即使限制了下载次数,恶意竞争对手还可以通过多个手机号码、电脑软件等来消耗资金,这对平台收费的公平性带来很大的挑战。对此,熊科淼回应,“TTG平台将与LBS定位结合,包括G PS、移动基站和W iFi等方式,如果系统监测到不在附近的用户大量下载优惠券,就会提醒商家注意或终止这些用户访问。”
据介绍,T T G已与5000多家商家达成合作协议,涉及餐饮、购物、医疗、酒店、旅游等多个领域。熊科淼表示,平台的收入一部分是给了商家提供设备,“商家看到优惠券的用户点击下载数、实际使用率等,根据这些信息,随时对优惠券做出调整。”
手机优惠券PK团购模式
同是优惠促销,对商家来说,团购抑还是优惠券的模式更优?有业内人士表示,团购通过高折扣的优惠吸引大量眼球,形成迅速、高效的广告效应。相比之下,任何形式的优惠券都要逊色得多。
但唐瑞金认为,“团购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促销是一次性的,商家不能提供持久的优惠,高端的商家大打折扣固然可以吸引很多低端用户,但是这些客户回头率并不高。”相比之下,优惠券更能带来回头客,尤其是用户通过手机主动下载的优惠券,“命中”有效客户的比率可能会更高一些。
“手机电子优惠券是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新模式,对抵御通胀、拉动消费、低碳环保都有重要价值。”在唐瑞金看来,大量的商家汇集在一个平台,想脱颖而出,除了产品、服务等方面的竞争,折扣优惠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消费者将是这些竞争的最终受益者。 |